“牧童遥指杏花村”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杏花 典故 “牧童遥指杏花村”

“牧童遥指杏花村”

2024-07-13 07:05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听故事 游安徽

成语典故带你游安徽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公元845年,时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,写下了流传千古、妇孺皆知的《清明》诗,从此杏花村名扬天下。清康熙年间,杏花村人郎遂编撰的《杏花村志》十二卷,成为入选《四库全书》的村志,使杏花村名垂千古,杏花村也赢得了“天下第一诗村”的美名。

要了解杜牧和杏花村的故事,就得从杜牧的生平开始说起。池州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朱嘉仑向我们介绍说:

杜牧出身于长安豪门望族。祖父杜佑,曾是中唐三朝宰相。父亲也是朝官。杜牧自幼刻苦读书,一直胸怀振兴大唐理想。23岁的的杜牧,写了著名的《阿房宫赋》。借批评秦始皇穷奢极欲,警示当朝帝王要勤政尚俭,颇有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”的气魄。秉性刚直、意气风发的青年杜牧,可惜生活在朝政昏暗、国势衰微的时代。那时的晚唐面临着藩镇割据、宦官专权、朋党争斗三大困局。26岁进士及第的杜牧,任京官不久,便遭人排挤,到地方任职。他36岁时从地方迁为京官,40岁时受宰相李德裕排挤,又外放为黄州(今湖北黄冈)刺史,两年后改任池州刺史。

遭遇贬谪的杜牧并没有因人生失志而一蹶不振,作为唐代继韩愈之后的又一尊孔大家,他在池州期间一直秉承着儒家励精图治,施惠于民的仁政理念,池州也在他的治理下变得井井有条。

在池州杏花村,当地百姓建了一幢“怀杜轩”,青砖瓦房,年月已久。一篇木雕的《怀杜轩馆记》,记载着杜牧在池州的政绩。他除暴安良,主持公道。同时又“自置籍簿”,清理户税和徭役。当时池州共一万七千多户平民,免除了七千户的“横加赋税”,减轻了百姓负担。他还重修了藏书楼、建起了“弄水亭”,方便百姓。杜牧任职池州两整年,“天下无事,人安地熟”。

池州素来以山水闻名,境内山川秀美,风景如画,九华山、齐山、秋浦河、百牙山等江南胜景引来众多名人诗家留连吟唱,李白、苏轼等都曾在此留下名篇。杜牧自然也不例外,在池州的两年岁月中,烟雨江南的青山秀水成为了杜牧最好的精神慰藉。《题池州弄水亭》《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》《九日齐山登高》等诗篇都表达了杜牧对于池州风光的流连和赞美。

展开全文

上任池州的第二年,杜牧在池州杜坞山旁邂逅了杏花村。在细雨连绵的清明时节,踏青赏春的人已无踪迹,路上所遇到的都是匆匆赶路的旅人,他们神情凄迷,满面忧愁,似是没有了魂魄一般。见此景象,杜牧有感而发,一首七言绝句《清明》,写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、花和酒,也写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。

池州西面,有座杜坞山。杜牧忙完公务,常去游览,要经过秀山门外的杏花村。当时,杏花村有家“黄公酒垆”,酿造的“黄公酒”颇有名气。杜牧经过此处,常歇息小酌。杏花村,确有好酒。任职池州第二年清明时节,杜牧踏春杜坞山。快到杏花村时,细雨纷纷,山坡上遇骑牛放牧儿童。诗人有感而发,于是有了那首千古传诵的诗作《清明》。

出了名的杏花村得以不断修建。至清代,方圆十余里,杏花烂漫,灿若烟霞,亭台楼榭,茅屋酒帘,有了铁佛禅寺、百浦荷风、栖云松月、杜坞渔歌等“杏花村十二景”。光阴流转,岁月变化,如今的杏花村已成为国家3A级风景区,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往,在此感受杜牧诗中的烟雨江南。当地也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,逐步打造兼具自然和人文风光的“杏花村名片。”

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以杏花村旧址为基础,规划建设面积35平方公里,空间布局为“一路二水三区”。一区民俗体验区已正式对外开放运营。形成了环绕景区的8字形陆上和十里杏花溪水上两条观光线,打造了北村口红墙照壁、问酒驿、唐茶村落、十里桥、梅洲晓雪、窥园、憩园、百杏园等多处重要景点。自2012年3月启动项目建设以来,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相继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、全国优选旅游项目、省级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,精心筹办了杏花村文化旅游节、龙舟嘉年华、绿色生态嘉年华等系列文旅活动。

“山水农耕、江南村落、传统民俗、盛唐诗酒”,围绕着这四大文化内涵,杏花村风景区正努力呈现出“一河秋浦水,十里杏花村,百家香酒肆,千载诗人地”的田园休闲生活画卷。

现在的杏花村一步一景,美不胜收。您不妨在一个春光烂漫的日子,约上三两好友,一同前往池州杏花村,坐在散落着芬芳诗意的村落间品一壶杏花酒,感受烟雨江南中的诗意。

采 写|张靳伟

播 音|宣 晓

制 作|裴英桦

微 信|裴英桦

初 审|宣 晓

二 审|杨雪雷

终 审|李 莉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